“水好,風景好,我的家鄉真美好。”盛夏,乘坐汽艇在300畝碧水湖上疾馳,6歲的榆陽區孟家灣鄉小朋友劉偉驚呼起來。
孟家灣草灘風情景區里,花灼灼、草茸茸,景色怡人,一顆美麗家園的種子潛移默化地種進了下一代的心中。
這是今日孟家灣鄉村的一個典型縮影。近年來,孟家灣鄉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總抓手,著力壯大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文化做“衣裳”,旅游增“風采”,鄉村旅游讓“大美榆陽.夢灣水鄉”品牌越來越響;改善農村農民精神面貌,內外兼修,和諧發展,如今一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鄉村旅游火了——盤活資源“家底” 日進斗金不是夢
孟家灣草灘風情景區位于三道河則村,這里是榆陽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明星村,因創新一戶一田制,為鄉上贏得了“北有三道河則、南有趙家峁”的美譽。
產改后,村子將林地收回集體,改造治理廢棄幾十年的“放羊”海子,依托生態資源,建設草灘風情景區,于2019年6月開放。
“生態效益一下子變成了經濟效益,每天的營業額都在5000元以上,今年村集體決定給村民分紅。”村黨支部書記薛振祥欣喜地說,草灘風情景區成功舉辦了2019大美榆陽第七屆大漠游泳邀請賽、金秋旅游季、草灘風情旅游季等一系列活動,已經成為榆林旅游新風尚。
豐富的水資源是孟家灣獨有的生態優勢,更是旅游優勢。“我們擁有兩座水庫,境內5條河流,是‘榆陽之肺’、榆林城市飲水的重要水源地。”鄉黨委書記惠興春告訴記者,孟家灣全面打造大漠水鄉風情休閑度假游,成立孟家灣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三道河則、孟家灣等4個村的魚類、螃蟹、小龍蝦、甲魚等水產養殖2000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們就是要搶先一步,吸引游客來孟家灣,最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目前,孟家灣“千畝魚塘、萬畝生態水面”大格局已經形成,三道河則村評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市級旅游示范村、,全鄉鄉村旅游網紅項目爆款頻出:圪求河村成功舉行2020“夢家灣”首屆中國路虎英雄會,三道河則村帳篷節、房車體驗吸睛,以大漠文化為主題的自然物象藝術展、學習用典館等多項文化體驗活動意義非凡……
“田園綜合體、灣里水鄉,景觀農業正在孟家灣的鄉村田間變為現實,我們定位全省唯一、國內一流、面向國際,打造高端沙漠休閑度假旅游集散中心,大美榆陽,夢灣水鄉,將用北草地人的熱情和完善的游樂設施,迎接四海朋友的光臨。”惠興春為孟家灣代言。
集體經濟強了——升級創優敢突破 農民直呼“足勁兒”
沿210國道,駐足遠眺,大圪堵村瓜菜種植基地的幾十個大棚聯棟成片,蔚為壯觀。從較為寒冷的初春到瓜果飄香的盛夏,這里的“瓜果蔬菜致富進行曲”一直未曾停頓。
穿行在綠壟之間,細心地照顧著每一個即將成熟的芝麻香瓜,大圪堵村村民郝粉香每天都忙碌而充實。“去年種2棚,今年又增加了1棚?,F在只要種上,不愁賣不出去,在地里就被收購了,日子過得真足勁兒。”郝粉香笑得合不攏嘴。
“真沒想到,芝麻香瓜是寶貝,咱也能種好,這多虧了鄉上的支持啊。”村黨支部書記姜玉忠興奮地告訴說,2019年,在鄉鎮的支持下,大圪堵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先行先試,種植大棚芝麻香瓜75棚,一舉成功,將榆林城區設施蔬菜種植范圍向北推進30公里,實現了全鄉設施蔬菜零的突破。
發展新產業,哪里來的勇氣?“村集體一直苦于沒有好的產業抓手,可面對新產業,大家都拿不定注意。鄉上多次組織培訓,還領我們去外地和周邊鄉鎮學習,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姜玉忠介紹說,大棚建設時區鄉兩級補貼資金占60%以上,極大減輕了村級負擔,一年后經濟效益凸顯,農民人均收入17028元。
“讓每一個村都有集體產業,這是我們的承諾和目標。”惠興春表示,產業發展是農民致富的“永動機”,“越難辦越是要早辦、辦好。”
僅2019年,孟家灣鄉拿出不少于100萬元用于產業發展獎補,建立鼓勵激勵長效機制,重獎產業發展先進典型。該鄉產改產業一起抓,全鄉14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中,A級10個、B級4個,合作社管理日趨規范,服務農戶作用不斷凸顯。去年底,成立鄉級股份經濟聯合總社,注冊資金168萬元,將各村資源整合起來、資金集聚起來、農民組織起來,實現抱團均衡發展。
圍繞“新興產業求突破、傳統產業抓升級、優勢產業創品牌”的產業發展思路,孟家灣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草灘蔬菜品牌建設加足馬力,今年搶先抓早實施375棚, 并種植沙地葡萄100畝。全面提升養殖業效益,三灘村標準化養殖小區順利建成投運,大圪堵村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進度顯著加快,整合農戶散養規模,促進傳統肉牛養殖轉型升級;馬大灘村建成2萬只優質白絨山羊養殖基地,同時建立3個萬只湖羊養殖基地,串聯數個千只湖羊養殖基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書肯壕村創新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飼養模式,推出全程自動化、規?;B豬,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奔頭的夢想在孟家灣正成為現實。
農村農民變了——環境整治景色新 人人追夢促和諧
“一進門就是廚房,柴火堆著;一出門就是牛糞,臭氣沖天。”曾經,這是人們對北草地農戶的印象??扇缃?,這樣的情形,在孟家灣即將消聲匿跡。
記者來到大圪堵村正在建設的標準養牛場看到,場房已經初見規模,村子1300頭牛6月中旬將統一規劃入住“新家”,村民也將告別臟亂差的環境,蛻變為美麗鄉村。
2019年以來,孟家灣鄉大力推進環境整治,組建人居環境整治先鋒隊,率先在榆陽區建立收取保潔費、鄉等額配套的資金籌集機制,通過“宣傳、收費、督查、整改、評比、晾曬”六大機制,全鄉農戶環境衛生整治成效明顯,被列為榆陽區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鄉鎮,經驗在全區范圍推廣,并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鄉鎮。
環境的改變不僅僅是“面子”,農民們的心理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
2019年,該鄉創新成立鄉村振興“追夢”超市,探索積分兌換激勵機制,提升群眾參與家園建設度和獲得感,明確產業、生態、人才、文化、組織五大振興板塊兌換辦法,鼓勵創新發展,倡導文明新風,記者看到,小到“小學生期末考試取得全鄉第一名”,大到“開發新品種且投資10萬元以上水產業”,事無巨細,都囊括其中。每季度鄉上會進行一次表彰,農戶可以用積分兌換實物、甚至是產業獎勵資金。
“我們都是追夢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在孟家灣落地生根,花開遍地。
目前,“追夢超市”已經兌換56萬元的獎勵物品,獎勵獎勵先進村黨支部4個,人居環境整治先進集體4個,優秀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6個,特色產業發展大戶20戶,優秀農戶196戶,優秀個人69名。
孟家灣內外兼修,鄉村已不僅僅是農民謀生和生活的場所,而成為了真正的詩和遠方。
記者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