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再次加大在陜投資,與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簽約總投資約452億元的年產100吉瓦單晶硅片和50吉瓦單晶電池項目,開啟了企業加速西北地區戰略布局的新一輪序幕。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鏈大規模“西遷”。昂“龍頭”,聚產業,陜西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緊緊抓住產業鏈轉移的歷史機遇,從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發力,在補鏈延鏈強鏈中實現要素集約、創新集成、企業集聚,形成了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光伏產業發展集群。
如今,在陜西,以隆基綠能、楊凌美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凌美暢)等為代表的光伏“龍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鏈各環節配套企業有效集聚,上下游聯動的光伏產業鏈正在加速聚變。
1月9日,工人在陜西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作業(資料照片)。 記者 袁景智攝
鏡頭一 一位“光伏人”的心愿
深耕光伏技術研發42年,67歲的隆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希翔一直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實現光伏原創性技術的突破。去年,他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
2022年11月19日,在第十六屆中國新能源國際博覽會暨高峰論壇上,隆基綠能對外發布消息: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認證報告顯示,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6.81%。這是繼2017年日本公司創造單結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紀錄以來,時隔5年誕生的最新世界紀錄,也是第一次由中國企業創造的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
“電池轉換效率每提高0.01個百分點都意義重大。”徐希翔說,26.81%是不分技術路線前提下誕生的最新世界紀錄,其產業意義在于降本增效明顯,為降低度電成本提供了更大空間。
近年來,為實現放大每一縷“陽光能量”,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隆基綠能錨定產業發展前沿,持續增加經費和人才投入,設立隆基中央研究院,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光伏行業技術進步、降本增效積極探索。2012年至今,該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160億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企業研發投入達36.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7.28%,占比進一步提高。
“26.81%不僅是一項世界紀錄,我們要做的是把它變成產品?,F在,我們加班加點全力加快量產步伐,已經進入中試階段。”徐希翔說,隆基中央研究院是公司開展光伏技術研發的重要載體平臺,匯聚了企業最頂尖的研發力量,目前擁有超過千人的研發團隊,能快速將技術導入生產經營,形成技術、產品領先的慣性。
縱觀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歷程,創新是持續推動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作為全球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的成長不僅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更是企業搏擊市場風浪、贏得主動的生動寫照。
從2021年4月至今,通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隆基綠能屢破技術“天花板”,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連續14次打破多種技術路線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成功攀上全球光伏技術的創新頂峰。
2023年,作為“光伏大腦”的隆基中央研究院將基于秦創原強大的科技產業融合聚集能力,為光伏產業快速創新發展提供源動力。
3月3日,楊凌美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檢測產品。 通訊員 徐偉強攝
鏡頭二 一根金剛線的降本“實踐”
在隆基綠能的成長過程中,一根比頭發絲還要細的金剛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2月27日,指著展廳里陳列的展品,楊凌美暢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周湘說:“相同質量的硅棒切出的硅片越薄,數量越多,就越省錢。而要切割更多的硅片,就要使用更細的金剛線線徑。”
成立于2015年的楊凌美暢,是一家從事電鍍金剛石線及其他金剛石硬工具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光伏產業的切片領域。
近年來,依托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楊凌美暢迅速崛起,成為光伏細分領域的“龍頭”,市場占有率超50%。2022年,該公司產值超35億元,擁有生產線751條,是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金剛線生產企業。
“過去,硅片切割使用的是游離砂漿,這種方式效率低、環保差。同樣切一片硅片要使用80米的砂漿線,而金剛線卻只用4米左右。”周湘說,公司生產的金剛線已經突破行業專家預測的極限值,直徑達到30微米,對產業鏈前端降本起到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降本增效都是光伏產業的“主旋律”,并滲透在產業鏈各個環節中。隨著光伏產業鏈對降本增效的要求不斷提高,金剛線切割技術的市場需求激增。
然而,這項技術曾長期被日本企業壟斷。為了填補國內空白,楊凌美暢堅持自主創新,研發團隊持續攻關,成功研發出80微米的金剛線,并不斷優化設計、改進工藝,產品迅速進入量產。2015年底,該公司第一卷金剛線產品下線,2016年6月產品月銷量突破10萬公里,2017年11月產品月銷量突破100萬公里。
隨著金剛線快速替代砂漿線,并向產業鏈下游滲透,隆基綠能將金剛線應用于硅片切割工藝中,實現大幅降本增效。2018年,硅片行業紛紛開始更新換代,金剛線全面替換砂漿線,成為晶硅切片的主流工藝。2018年,楊凌美暢金剛線年化產量突破2400萬公里。
“目前,金剛線用于光伏硅片切割的占比超90%。”周湘說,公司發展迅速,產能快速擴張。今年,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美暢產業園開始建設,建成投產后,金剛線產能將增長一倍。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楊凌美暢在鞏固光伏硅片切割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成立金剛石原料公司,并積極嘗試其他基礎材料替代的可能性,為光伏產業進一步降本增效而努力。
鏡頭三 一座新城的產業鏈“全景圖”
光伏行業里的新動向,是路宏偉每天關注的重點。
作為西咸新區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管理服務辦公室主任,路宏偉通過不斷學習,硬是讓自己這個光伏“門外漢”成為“內行人”。
“要為企業做好服務,就必須成為‘懂行的人’。”路宏偉說,光伏項目投資大,產業效應突出,示范作用明顯。為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保障隆基綠能電池項目的快速推進,涇河新城成立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項目推進聯席會議機制,推動170項任務按時或超前完成。
前不久,隆基綠能對外發布公告:公司擬將西咸樂葉年產15吉瓦高效單晶電池項目變更為西咸樂葉年產29吉瓦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產能比原項目提高93%。
從15吉瓦擴產到29吉瓦,這不僅源于隆基綠能對技術領先、市場反饋的信心,還源于企業對政府的信賴。
陜西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優勢明顯,乘著產業向西遷移的“東風”,隆基綠能持續在陜加大投資,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2020年至今,該公司在陜累計投資額超3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1.5萬個。
以隆基綠能為依托,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圍繞光伏產業上下游及核心配套設備、材料建設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秦創原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區、全國光伏產業和科研高地。目前,涇河新城編制完成光伏產業鏈“全景圖”,梳理技術研發、光伏切片、電池、組件4個環節25項生產工藝流程,共計77家重點配套企業,著力打造以光伏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為主體的產業高地,全力推進千億級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
眼下,“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正在顯現。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系列項目、隆基中央研究院總部項目、拉普拉斯光伏及半導體工藝設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創普斯磷酸鐵鋰產業園項目、陜煤研究院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項目……一大批光伏產業上下游重點項目快速在陜落地。
路宏偉說:“今年,我們將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創新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光伏產品制造、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骨干企業,形成具有特色的光伏生產、制造、應用和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光伏產業集群新高地。”(記者 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