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冒著風雪上門為受傷學生輔導功課,她毫無保留把教學經驗和育人之道傳授年輕教師,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她是孩子眼中忙于工作的媽媽,她是榆林高新第四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一級教師,也是榆林市第九屆“榆林好人”獲得者—田艷。
高新四小三年級的語文老師田艷,正在給學生們上的一課叫《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國王的櫥柜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田老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法,抓住重點場景和關鍵詞“奚落”,引導同學們發問和小組討論。并用精心制作的圖片為道具,讓同學們更好地走進人物內心,通過不同角色扮演體會人物性格,掌握故事內容。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課堂上我會很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只做他們的合作伙伴。通過設置情景、互動等方式,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高新四小語文教研組組長田艷說。
作為一名班主任,田艷處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每年的成績都名利前茅。作為一名教研組組長,她刻苦鉆研,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標準,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目前,田艷當語文教研組組長已有七個年頭,但她從未停止過幫助組員提升專業能力的腳步。在她的指導下,多名老師已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并榮獲市級、省級“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榆林高新四小教師高一蘭說:田艷老師不僅是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更是我的一位良師益友,她促我上進 、促我成長。每次支教公開課前,她總是耐心幫助我學習課表、研讀教程,她嚴謹的教學態度,熱情工作作風,以及真誠待人之道,都是我教育路上的一盞盞明燈。“我覺得我有責任帶領我們語文組的老師,特別是年輕的語文老師快速成長。為此,我會毫無保留的把我的授課經驗、賽課經驗傳授給他們,我希望我們語文組涌現出更多的骨干教師,這樣就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田艷說。
田艷平日與學生相處真誠以待,經常用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2016年的冬天,一名學生腿骨折不能來校上課,她就利用放學、周末主動上門為他補習功課。有一次,外面下著大雪,自己女兒還在發燒,吃藥體溫稍降低后,她冒著風雪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學生家。田艷回憶道:“我害怕他剛剛點燃了一點讀書的熱情,如果我晚上不去的話他會很失落,感覺老師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最重要。因為之前去的時候我還給他帶一些小禮物,讓他感受到我既是老師又是媽媽,感受到媽媽的這種關愛。所以那天我堅持去了,他就特別感動,當時眼淚涮就流下來了。也就是從那天開始,他改變以往搗亂行為,努力學習,最后用一年的時間從班里的中等生就提升為前三名學生,作為老師真的很欣慰。”
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她就是這樣,憑著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21年工作中不斷取得一個個新成績。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榮獲“百姓遴選之星”等榮譽稱號。由于自身的努力,她的論文《課內大量閱讀并非不可實現》在《陜西教育》發表。
“我想要在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讓學生飛得更高更遠,我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俯下身子,瞅準前方的路,一心為了學生,一心為了教育事業,傾情注愛,用愛心與智慧耕耘,我相信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績。”榆林高新四小語文教研組組長、榆林好人田艷說。
記者 張瑜 實習生 賀悅